今天譯者們討論的話題是這篇文章:

張大春先生答賴文儀────關於溫柔敦厚與勸人寫作

同樣的道理,也適用於譯者身上。

在這一行裡最有用的啟發,就是不斷質疑作為一個譯者的能力和動機。

許多想當譯者的入門者老是覺得懷才不遇,比方說:

「這本推理小說應該由我來譯!」
「那本輕小說怎麼會譯成那樣?我來譯的話,這邊一定會這樣這樣、那邊一定會那樣那樣……」
「譯漫畫很簡單啊,字那麼少!」

心裡這麼想著,嘴裡還同時埋怨著:「我明明很行,為什麼沒有機會?」

拿我自己來說好了,我曾經有陣子很想當編輯,
事實上我也去應徵了編輯的工作,當然都沒錄取。

如果是譯者工作不得其門而入的新手應該會這麼抱怨:

「因為我沒有翻譯作品,所以出版社不錄用我,
他們都只找有作品的,這樣子新人哪有機會?不公平啊!」

但是我沒有錄取編輯工作時,我想到的是:

「我的確沒有為了『要當編輯』這件事情做出什麼努力。
既不是科班出身,也沒有實務經驗,光憑一句:『我有熱情!我有幹勁!我願意學!』
別人憑什麼給機會?
在我『雙手空空』前去應徵之時,就已經顯露出『沒做努力』的態度了,不是?」

出版社沒有義務花錢讓新人「練習翻譯」,這是第一點要記住的。
如果運氣夠好,遇到願意給機會的出版社或編輯,
這時又有下一個問題:

能不能夠好好愛惜機會。

最近我和幾位譯者朋友都接到了一通緊急找人救火的電話,
姑且不提來電的資深編輯惹火了一干譯者,
我要說的是:

並不是留學過、住過、住在日本的人,才能夠當譯者。

「因為書籍內容涉及日本時事,不是住在、住過當地的人恐怕譯不出來。」

我不是怪那位編輯這樣說,
而是苦笑那位不負責任半路落跑的同行
居然可以把自己沒有查找資料的能力,歸咎到沒住在日本,不曉得日本時事上頭。
難道我翻譯性愛書,也要實際試過一次嗎?

這就是機會已經到手了,卻沒有好好愛惜的例子。

最後是,入了行,成為譯者,抓住了機會,有了些譯作,
也不代表就是一帆風順、萬里無雲,
仍舊有許多必須承擔的壓力,比方說被讀者罵等等。

引用貓大師一匹的話:
「受挫能力也是身為譯者的必備條件之一。
被編輯批,被讀者罵,看到難得要命的原文而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。
這時需要的是厚臉皮,可以討論的譯者朋友,自我鼓勵跟別人的安慰。
一次又一次的難關,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譯者。」

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辛苦之處,就像每種書有每種書的難譯之處,
有輕鬆,當然也有困難,
已經在裡面的我們,不斷提出辛苦的一面,
不是怕飯碗被搶,純粹是希望大家做好準備,
沒做好準備入行的譯者,
只會把行情打壞,把譯者信用打壞。

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,
我們要拿到稿費,同樣要付出時間和健康,
不是沒事去刷個本子就有小精靈匯款進來。
我們要「再」拿到稿子,同樣要不斷地檢討、鞭策自己,
不斷質疑自己作為一個譯者的能力和動機。

討拍拍、討抱抱當然可以,只是別人沒有義務回應你。

 

〈了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