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概是前陣子某更生人加入譯者行列,為某出版社翻譯英文作品,被媒體報導出來而引發的效應吧?
最近譯者夥伴們紛紛在噗浪上頭說:「今天又被問到:當翻譯是不是很好賺了?」
當然,站在現役譯者的立場,這是相當容易引起反彈的問題。

 

「當翻譯是不是很好賺?」
這問題背後的預設立場通常是--

「當翻譯,一定好賺吧?可以待在家裡不用受氣,稿費又好(從前陣子那些該死的新聞得知的錯誤情報),
又可以自由調配時間愛工作就工作、想睡覺就睡覺。只要會個日文(或英文)就可以翻譯,多好~」
也經常有口譯人員被業主或客戶說:「當口譯真好,只要動動嘴巴就有錢入帳。」

 

如果大家都以「眼睛看到的」去談論一份工作好不好賺,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說--
「啊,當業務員很好賺嘛!耍耍嘴皮子就有薪水可以領了!」
「當便利商店店員很好賺嘛!按按收銀機就有薪水可以領了!」
「當上班族很好賺嘛!打打電腦、電話,就有薪水可以領了!」

如果真這麼說,相信我們會聽到以下答案--
「屁啦!你以為客戶都好搞嗎?奧客一大堆,三更半夜突然更改訂單O※%#@……」
「什麼好賺!我還要進貨、上架、對一堆莫名其妙的客人陪笑O※%#@……」
「Shit!! 你沒待過辦公室少裝懂!你以為老闆沒在釘嗎?你以為我們坐在電腦前都很閒嗎?」

是不是?

既然每份工作背後都有一份不為外人知的甘苦,憑什麼大家就認定當譯者不會有?

當譯者,我們賣的是腦袋&誠信(只要沒被抓到拖稿星球去的話),
就像譯者前輩夥伴一再重申的,不是會什麼語言就能夠翻譯,
能夠翻譯出來→譯文看得懂→譯文好讀→譯文漂亮
這是不同層次,
並不是能夠翻譯出來,別人就會看懂;並不是看得懂的譯文,就是好譯文。

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翻譯軟體,
把一段日文丟上翻譯軟體後出來的中文字,你說它不是中文嗎?
它是中文啊!但不是有脈絡、我們慣用的中文!
翻譯軟體能夠做到點對點、線對線翻譯(單字對單字、句型對句型),
但是無法作到面對面(通篇文章脈絡)。

 

回到主題,所以說「翻譯,好不好賺?」
我們單就「筆譯」的工作內容來談就好,不牽扯背後要花時間念書、提升自我能力等。

以每中字0.35元的輕小說為例,一本平均八萬中字,原文260頁,稿期一個月,總稿費稅後約二萬五千元。
每天至少要有8頁進度,才能準時在一個月後交稿;
通常顧慮到要校稿,必須提早十天完成,因此每天進度最少要有13頁才行。
13頁可能是很容易的13頁,也可能是資料查到死的13頁,不一定,總之免不了要在電腦前坐上八小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