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像經常有人在討論「翻譯的速度」。
我雖然不認為「速度」是譯者能力的全部,但若考慮效率,那麼「速度快慢」的確也是必須要求的一環。

到底怎樣的速度才叫做「快」呢?
我沒有計算過自己的翻譯速度究竟算快還是慢,
於是為了寫這篇部落文,特別注意了一下--

16x46的文庫本(16行,每行46個日文字),五個半小時,23頁,
文字難度約四顆星(最難五顆),因為有些「動作場面」稍微想像不出來,所以卡了一下,
當然不是一次就ok的譯文,回頭大概要花十分鐘再修一次這一段內容。
錯誤率,零,不過有點詞窮,同樣的詞彙用了超過二次[註1]。

[註1]我個人不喜歡同一個頁面上,同樣一個日文字卻都翻成同一個中文。譬如:さりげなく
如果作者詞窮,在同一段或同一頁用了好幾次,我還是會盡量每個都用「不同形,但同義」的中文替代,如:泰然自若、若無其事、不經意......諸如此類。當然很多時候還是詞窮......唉唉。


這樣子,算快嗎?我也不清楚。

至於說到,怎麼加快翻譯速度、怎麼在三秒鐘之內想出各種不一樣的同義詞,這就真的是經驗累積,還有平日用功與否了。

第一次注意到自己詞窮(能力不足),是翻譯《神聖花園》的時候,因為「穏やか」這個字,我從頭到尾都翻譯「沉穩」。當然,意思上正確,問題是,這樣不好,這不是好的譯文。被前輩點出這個問題後,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其他譯者、作者、電視電影的用詞,努力增加自己腦袋中的「詞庫」,以前看書的時候,都是畫重點[註2],現在看書,都是「畫詞彙」。

[註2]看書時,我習慣會拿一枝筆畫下自覺有意義的內容,並且每一段落歸納個大意或寫個心得感想。

經過這幾年的訓練,我真的認為翻譯最重要的,應該是「品質」,而不是「速度」,當然有經濟壓力就另當別論了(笑)。不斷增加腦袋中「翻譯資料庫(含「詞庫」「句庫」「知識庫」)」的內容,翻譯的時候,一看到句子,大腦神經元自然會以最快的速度翻出資料庫裡的資料、轉換句子。

其實我也只是個還在爬行的譯者新米,努力擴充資料庫內容、翻譯出更好的譯文,是身為譯者的我,一輩子致志的目標。繼續努力!
(怎麼......莫名有種「誤入賊窟」、「誤上賊船」的感覺......)



(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